昆阳之战发生在清朝末年,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“以弱胜强”的典型战例。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,由于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,所以被称为昆阳之战。昆阳之战不仅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,还直接影响了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。这场战争也让身为偏将军的刘秀名声大震。下面随ak军事的小编一起去看看战争的经过吧。

昆阳之战的开始

当时为了镇压民变主力,王莽派司空王邑、司徒王寻为帅,倾其天下的精锐,合兵共43万人,以排山倒海之势,压向小城昆阳。城中困守的汉军,兵力不过数千,刘秀只能被迫出城求援。而留守的头目王凤等人更是主动向莽军乞降,在遭到拒绝后,个个惶惶不可终日。战前态势,总兵力50比1,一个是志在必得,一个是惊弓之鸟,似乎还没开打就能预测到结局了。大战之时,刘秀从城外带来的兵力也不过区区3000人。这样,作战双方的态势是:总兵力100比1,战争的结果好像已经定了。但是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往往都出乎人们的想象。

昆阳之战的过程

或许就是优越感太强了,王邑、王寻这两位三公级的人物,竟然选择了几乎就是江湖上单挑的做法:在发现刘秀的部队后,两人仅仅是带了万把人出来——巡视。以新莽特有的一贯派头,估计这也就是个大型仪仗队的架势,简单说,二王所带的,并非正式的作战部队。兵法云“受降如临敌”——接受投降都要象两军对阵如临大敌一样,而这两位将军却临敌如逛街,在战场上带一群围观者出来看热闹,其结果可想而知。而没有最要命还有更要命的是,他们还下了道死命令:让其余的将士只许看、不许动。因此在整个战役过程中,新莽的百万大军因为将军的命令既不敢、也无法出击!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,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帅被斩杀,然后“哄”地一声作鸟兽散。史载“莽兵大溃,走者相腾践,伏尸百余里”,再加上天公作美,突然之间狂风暴雨、惊雷震天、飞沙走石、江河暴涨……百万大军,奔逃一停、踩死一停、淹死一停、杀死一停——总之是彻底消停了!

昆阳之战确实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,但能以弱胜强,也确实令人难以想到,毕竟强弱悬殊如此之大。但这场战役不仅胜利了,还歼灭了当时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主力,为后来的起义军推翻王莽的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。